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,用优质粘土塑制成型后烧成,表面上釉,釉的颜色有黄、绿、黑、蓝、紫等色,富丽堂皇,经久耐用。琉璃瓦多用于民族色彩的宫殿式大屋顶建筑中。华东地区也叫树脂瓦、通过造型设计,已制成的有花窗、栏杆等琉璃制品,广泛用于庭院装饰、平改坡、钢结构工程中。
中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,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,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。
古建中国·琉璃瓦
中国古代寺庙建筑的屋顶材料分琉璃和陶瓦,普通陶质瓦片又称“布瓦”,其质地粗糙,吸水性强,容易漏雨。琉璃瓦上由于有釉的一面光滑不吸水,良好的防水性能可以保护木结构的房屋。
“琉璃”一词产生于古印度语,随着佛教文化而传入中国,其原来的代表色为蓝色,现代除蓝色外,琉璃也包括红、白、黑、黄、绿、绀蓝等色。施以各种颜色釉并在较高温度下烧成的上釉瓦因此被称为琉璃瓦。
使用级别
古代琉璃瓦高昂的造价使其使用有着严格规定,不许僭越。《大清会典》中就曾标明:非皇家特许,普通大臣和百姓绝不能使用琉璃。
在紫禁城东侧太庙享殿的东西配殿,东边供奉的是有功亲王,西边则供奉有功大臣。两边的房间大小完全相同,但供奉亲王的燎炉是彩色琉璃烧制的,西边的只能享受不上色的素坯燎炉。屋顶或全部覆之,或用琉璃瓦与陶简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。不同等级的建筑需用不同的形制和材料。